燕子姐姐说家谱 | 第十讲 民族之根-中国少数民族家谱
家谱不仅是汉族的专有,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家谱。据2018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家谱总目》统计,共收录有10231种中国各民族的家谱,所涉及了现存55个少数民族中的43个。通过对少数民族家谱的整理研究,不仅能了解中国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沿革和文化习俗,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大融合的有力证明。上海图书馆家谱研究员顾燕老师就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家谱。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家谱。
因为啊,家谱不仅是汉族的专有,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是有不少家谱的。
据2018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家谱总目统计,一共收录有10231种中国各民族的家谱。
其中涉及了现存55个少数民族中的43个。
拥有家谱数量在千种以上的呢?有三个民族?
他们是哈尼族3620种,满族2111种,彝族1473种,百种以上的有畲族。
蒙古族。
回族。
土家族。
高山族、壮族。
苗族。
哈萨克族。
锡伯族。
白族和纳西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哈尼族的家谱数量虽然是最多的,但是呢,哈尼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其家谱以口传的家谱,或者是口传后再根据音译用文字记录整理而成的。
那么彝族、锡伯族、纳西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和哈尼族的情况也是相类似的。
以文字记录编写在书本为载体的少数民族家谱,还是以满族、畲族、蒙古族、回族和土家族等民族为主。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分民族来列举一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家谱。
看看各民族的家谱有哪些自身的特色,他们与汉族的家谱又有哪些异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满族的家谱。
据谱牒学专家、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王鹤鸣专家研究,满族家谱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结绳家谱。
原始的满族家族都有一条子孙绳,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表示有几代的祖先。
到了清八旗制度建立以后,满族人将八旗此地人丁登记在八旗档案之中。
比如著名的满门老当,就是最早记录清太祖努尔哈赤家族活动的一部家谱。
满清入关以后,接受了汉族编修家谱的文化习俗,康熙、雍正帝先后颁布了剩余16条以及剩余广训。
要求督宗族以朝幽穆,修族谱以联疏远。
于是,满族家谱开始大量的涌现。
满族家谱有以下的特色。
首先我们从文字器材上。
是分了纯满文、纯汉文和满汉合璧三种。
据中国少数民族家谱总目统计,在2111种满族家谱中,纯满文16种,满汉合璧的家谱有98种。
其余的近2000种都是纯汉文的家谱。
所以可见啊,满族家谱的汉化程度是很高的。
其次,在编修体力上,满族家谱也受到了汉族家谱的深刻影响,基本是按照汉族家谱的体力和内容来进行编修的。
比如晚清河道总督蜿蜒林庆,刑部尚书蜿蜒从史,以及外交家和通商大臣蜿蜒从厚的家谱。蜿蜒是宗府长白山本质。
这套谱啊,共分了十卷,各卷依次载录了溯源宗图谱牒、木质传记、恩荣家礼杂录等。
可见啊,其谱的内容记载的与我们汉族的家谱已经无两样了,完全具备了汉族家谱所有的内容。
第三个满足家谱。在家谱的谱名以及家谱内容中,保留了满足的名词。
从而显示了满族家谱的民族特色。
我们在翻看家谱的内容中,就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满足名词。
比如阿玛就是父亲,额娘就是母亲。
牛鹿鹅针啊,是左领的意思,而贾拉张经就是参领的意思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畲族的家谱。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于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省交界的山区。
畲族家谱为数众多,它主要呢,有以下的这些特点。
第一个呢,是纯汉文字的家谱。
由于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与汉族进行着融合与通婚,并长期受汉族的文化所影响。因此啊家谱无论在文字内容和体力上都与汉族家谱没有差异。
第二,我们来看一下畲族家谱,他是如何鉴定判断的。
既然畲族家谱与汉族的家谱是没有明显差异,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判断这个畲族家谱呢?
首先啊,从姓氏上,畲族有几个集中的大姓。
其中盘、兰、雷、中为畲族的四大姓氏。
因此,家谱也主要集中于这四个姓氏中。
其次,我们从家谱的普及上,根据畲族的居居生息地,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四省交界地区的家谱,也可以作为畲族家谱的判断标准之一。
第三,有些家谱啊,会在源流谱序里啊,提到了畲族的族源情况,这个呢是最有利的判断标准。
第三呢,畲族家谱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有的家族绘制了畲族始族的源流组图。
它也是家谱的一种形式啊,称手绘家谱。
比如,在广东增城市档案馆收藏了一份珍贵的畲族源流组图。
通过彩绘的白布长卷,为我们描述了畲族始祖盘户的传奇经历,以及盘、兰、雷中四个姓氏的由来。这是一幅连环画式的长卷。
第三,我们来看一下蒙古族的家谱。
蒙古族的家谱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呢,是书本式的家谱。
蒙古族家谱,它最初的形式呢,是口传家谱。
但是呢,清代建立八旗制度后,作为蒙古族的各旗,因为职务、爵位的继承问题,必须将旗下各贵族的家族世系要记录清楚。
从这个时候开始,蒙古族的家谱开始从口传进化为书本了。
比如镇蓝旗、满洲博尔济吉特氏之普。
据族谱记载,始祖叫乌鲁特贝勒索诺木。
他于天命七年率弟兄子侄即所属部落来归清,列入了正蓝旗。
族谱里将家族的来源以及迁徙详细进行了叙述。
这有助于蒙古族的姓氏源流、家族迁徙等情况来进行研究。
第二呢,是蒙古族,受汉族家谱的影响深刻。
因为呢,受到了汉文化习俗的影响,与满族家谱相类似,所以蒙古族的家谱它的汉化程度也是很高的,其内容、体力与汉族的家谱也基本无二。
比较典型的例子呢,是中国海军史上的卓越人物萨振斌先生的家谱雁门萨氏族谱。
谱内不仅载有汉族家谱所含有的基本内容,还记载了元代著名诗人萨都拉撰写的诗文汇编家族明清历朝会试和乡试录。
这些呢,对于研究萨氏家族的历史以及文学教育等方面都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第三个呢,是蒙古族的家谱,保留了蒙古族的民俗资料,有一些蒙古族的家谱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些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比如招待客人要献哈达,进鼻烟壶。
忌登门槛。
做客的时候啊,客人不可以挽着袖子,也不可以提着马鞭进入主人的房间。
娶亲的时候,至今还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等等。
这些风俗均和我们的汉族啊是不一样的,因此啊,从蒙古族的家谱中,我们可以挖掘不少有意义的民俗资料。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回族的家谱。回族家谱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
在少数民族家谱中占据了一定的数量。
姓氏分布上比较常见的有马赛虎、张李羊等。
回头家谱呢?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个呢,是比较清晰的姓氏和家族的源流。
回族家谱对自家的家族源流一般都有着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记载。
比如安徽怀宁清真蹲月堂马氏宗谱中。
根据家族迁徙的过程,可以清晰的推断得知,家族是从西域,然后迁居到了我国的陕西泾阳,再迁居到河南的新安,最后迁居至安徽怀宁这样一个迁徙路线。
第二个呢,是回族家谱中有丰富的家族史料。
回头家谱里啊,他记载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绝对不亚于汉族的家谱。
比如。
福建晋江的陈棣丁氏回族宗谱。
普内各卷分类有序。
特别啊,收录了墓志铭,民间契约文书。
卑贬宗祠对联等。
又接收了西建的有关资料。
并且啊,附有了重要的文物史记,族人重大活动的照片的内容。
所以,他记载内容之丰富,甚至超过了一部普通的汉族家谱。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少数民族的口传家谱。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由于没有独立的文字,或者因为经济落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民族只有口传家谱,或者以口传家谱为主,文字家谱为辅的这样一个传统。
这些民族以彝族、哈尼族、高山族、纳西族等为代表。
他们采取了父子联名的形式。
即父亲名字之后的一二个字,是儿子名字之前的一二个字。
比如纳西族的东巴何国伟先生吟诵的口传联名家谱。
东巴呢?指的是纳西族的祭司和高级知识分子。
家族的始祖啊,叫有老板族。
他的儿子啊,叫版读版社,也就是儿子将父亲后面两个字版读作为了自己名字的开头两个字。
何国伟。东巴的父亲叫韦安伟,和。
何国伟第一个和字,也就是他父亲的最后一个字。
台湾高山族中父系氏族的泰雅塞下人。
子女名字后面一般连上父亲的名字。
母系氏族的阿美背男人,他们子女名字后面就连上了母亲的名字。
因此,如果该族属于父系氏族的,那么世系传承则大多由男性担任,反之,如果该族属于母系氏族的,那么世系传承则大多由女性担任。
比如居住于新竹县窦姓父系氏族在下人的家族。
家族的始祖为男性,生有九个孩子。
口述谱系中仅保存了长子和九子之后的几代世系。
其为女儿的后续事迹则不再记录。
又比如居住于花莲县母系氏族阿美人的家族。
家族共记录了13代世系。
从第一至时代都为女性传承。
且多为长女传承。
这种现象在我国著名的女儿国居住于泸沽湖畔的摩梭族中也有反映。
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家谱历史悠久,种类多样,数量可观。
随着中国各民族交往的日益加深,少数民族的家谱深受汉族家谱的影响,同时又保持了少数民族自己的特色,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家谱的内容,是中国家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少数民族家谱的整理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严格和文化习俗,同时也是我国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大融合的有力证明。
好,今天的讲座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观看。
更多政府公开,请使用姓名电话搜索。本站免费帮你联系你的家族干部,组成修谱班子,完成网上修谱大业!
返回修谱找人网 家族修谱找人平台